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大湾区应注重包容性发展

经济
  •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06-26 23:30

“湾区经济”和“城市群”概念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热词。

6月22日,在第八届广州金交会期间举行的“2019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权威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世界湾区发展趋势。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发表了题为《从世界城市群和湾区发展的经验及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的主题演讲。

曾智华在演讲中指出,目前,全球人口呈现出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到2030年,估计世界20个超大城市群的人口将占全球人口的5%,GDP占比将达到21%。因此,他认为,未来超大城市群将成为经济活跃的中心。

曾智华研究发现,新兴城市群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人口规模更大,以超大城市为中心,伴随两到三个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人口规模一般超过2500万;二是发展速度更快,基础服务更好,交通更为便利,经济要素比较发达,产业集聚分工协作,帮助经济更快提升;三是覆盖范围更广,除城市群本身外,与外围地区通过高铁、高速公路、网络等各种方式相连接,影响半径进一步扩大,超出了城市群本身的范围。

pexels-photo-210607.jpeg

图片来自pexels

这些特点既是优点,也给城市群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挑战。在比较研究了美国奥斯汀、美国硅谷、加拿大蒙特利尔、德国慕尼黑以及日本东京湾等世界案例后,曾智华发现,在这些城市群或者湾区经济崛起的背后,由大学、企业和政府之间共同建立的协调合作机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美国硅谷为例,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两所高校奠定了它的基础,成为它最核心的竞争力。来自高校和私营企业的大量高科技人才,在硅谷的早期发展阶段积极创业创新,同时也与地方政府展开密切合作,如创办第一家斯坦福工业园区的斯坦福大学教务长兼工程院院长Frederick Terman,1956年搬到山景城的晶体管创造者William·Shockley等,都是硅谷最早的一批先驱者。

“高素质的研究人员,私营企业的高科技人才,加上移民文化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在制度文化方面,加州经济体系相对自由,条条框框较少,劳动力市场自由流动,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是保密文化等等,这有点像温州的产业集群,就是互信,人与人之间高度信任,并不是合同所能限制的。”曾智华说。

此外,硅谷不仅拥有非常好的企业服务平台,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成熟,风投行业发达,还有来自美国政府部门的支持。曾智华指出,硅谷最早的大客户是美国国防部,无论是标准还是技术质量各方面,国防部的要求非常高。对硅谷的最初发展,美国国防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产品和技术是逐渐从国防用品转为民用产品的。

而与粤港澳大湾区情况相似,日本东京湾区拥有众多城市和港口,在协同发展上面临较大挑战。1958年,日本政府提出首都地区发展规划,之后又通过五个规划进行实施,“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有一套思路,与此同时,地方当局建立了联合委员会机制来协调大湾区的发展。”曾智华认为,日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曾智华认为,如何协调发展这一点对于粤港澳大湾区非常重要。

论坛结束后,曾智华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发挥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同时加强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制度机制上的协调,促进与世界市场连接,打造世界一流的自由港。他还提醒,应该在一开始就注重发展的包容性问题,让所有人群都能从中受益,避免部分城市群日益严重的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和短板

《21世纪》:对比旧金山硅谷、加拿大蒙特利尔、德国慕尼黑、日本东京湾等世界湾区和城市群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哪?有哪些短板?

曾智华:与世界各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比较大的腹地,有非常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有一些在国际上很有竞争力的城市,比如世界金融中心香港、国际创新城市(42.670, -2.41, -5.35%)深圳,以及国际贸易大城广州。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之间产业互补性较强,可以取长补短。

但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湾区内两大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不同,这必然给大湾区的协调增加了难度;二是湾区内11个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很大,有国际一流的大都市,也有不太发达的三、四线城市,它们之间的资源禀赋有很大不同,如何缩小这些差距,实现包容性发展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21世纪》:您在主旨演讲中提到世界其它城市群面临的挑战,比如,美国四大城市群出现收入差距变大的情况,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是否可能面临这样挑战?应如何避免?

曾智华:从国际经验来看,大湾区内的发展都有可能造成发展的不均衡和收入差距的拉大。这就需要从一开始就要注重包容性发展,如在湾区内打破空间隔离、知识隔离和社交隔离,让每个城市都能充分发挥其发展潜力,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让所有人群都能受益。

对大湾区发展的六点建议

《21世纪》:您在演讲中提到,与其它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力资本和制度成本方面差异较大,大湾区内部城市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您有何建议?

曾智华: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我有如下建议:第一,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发挥每个城市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取长补短,形成差异化发展,并相互借鉴学习先进的经验。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制度上的协调,促进货物、资金、技术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以及与世界市场的连接,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自由港。

第三,借鉴国际湾区及都市圈发展经验(如日本东京、加拿大蒙特利尔、德国慕尼黑等),建立有企业、高校和智库参与的大湾区合作联盟,加强协调和沟通。

第四,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完善法律法规(如知识产权的保护,社会保障体系等),降低制度成本,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第五,提升城市的社会服务体系(如医疗,教育等)和宜居水平,缩小城市间差距,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增强人力资本。

第六,积极普及现代信息、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一流的数字基础设施,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个重要的创新高地和数字经济中心。

贸易保护主义只是暂时现象

《21世纪》:当前全球化正在遭遇挑战,您是否认为贸易保护主义会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

曾智华:我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只是暂时现象,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国际价值链的分工和合作的方式可能发生变化,但从长远来看,世界经济日益融合的大方向不会变。

《21世纪》:改革开放40年以来,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镇,在当前新形势下您对广东经济转型升级有何建议?

曾智华:在新的形势下,广东应该继续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借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大战略,继续推动改革,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和宜居环境,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带来的潜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鼓励创新,在新的发展浪潮中再创辉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编辑:leilei

图片来源:

本文链接: http://www.lncnw.com/economy/52.html

免责: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岭南网原创或编译,转载注明“来源:岭南网”和文章作者,岭南网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标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文章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岭南网立场。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声明:阁下应知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仅供参考,不能做为投资或行为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文章

资讯

原创

荐读

  • 大西江镇炎井村以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 大西江镇炎井村以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

    炎井村委位于大西江镇北部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880米,与湖南新宁交界。辖八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16.8平方公里,436户,常住人口1446人。炎井村委地处越城岭北端,具有丰富的原始森林...

  • 广东省150家景区接待游客319万人次 广东省150家景区接待游客319万人次

    记者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据初步测算,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第二天(9月30日),全省纳入监测的150家重点景区接待游客319万人次,同比增长89.2%(以下均按可比口径,下同),较20...

  • 联合国67届妇女大会公益之行在纽约 联合国67届妇女大会公益之行在纽约

    2023年3月9日,联合国63届、67届妇女大会代表、广东好人、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永久名誉会长李建辉博士义务带了近30幅知名书法家墨宝、蚕丝贡品口罩、老香斋礼品,袁蓉院长带六幅著名...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