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恩平人、二品官员出任台澎兵备道和提督学政十年间,史记曾记下一件事:大胆使用“鬼才”与坚持监督教育相结合。此事尽管过了逾百年,却至今令人启迪。

梁元桂的三伯梁世黻曾任云南禄劝县知县,长兄梁世煌也是道光丁酉科乡试举人。出身于仕宦之家的梁世黻,思维敏捷、言论精辟,有“鬼才”之称。他自恃才华出众,常混迹于酒肆茶馆,饮酒作乐。

梁元桂知道梁世黻是个人才,如果不用也很可惜,于是让其任台湾誊录之职,并协助评卷。梁元桂为了防止梁世黻旧“病”复发,有玷声誉,经常对他谆谆教诲,时时加以防犯。尽管梁世黻当时不那么舒服,但没有再“出轨”,后来,梁世黻终于成了有用之才。为官期间,也是成绩卓然。

之所以说梁元桂教治“鬼才”之事,对时下有启迪,乃因“鬼才”各个朝代都有,很多“鬼才”办事很有鬼点子,有智慧,但毛病也同时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吗又怡惹麻烦,不用吗又可惜,处于一种无可奈何状态。梁元桂对“鬼才”既用又监管就提供了借鉴。
笔者认为:梁元桂对“鬼才”既用又监管的态度首先在于为公服务,在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前提下,离开这个前提,什么“鬼才”都没用,鬼点子越多对国家对人民危害就越大。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其次,对一些生活上有这样那样毛病的有才能的人们,在使用他们的同时,需要人们严格要求加以经常教育。有语道,玉不琢不成器。“鬼才”不琢也终难在作为。
梁元桂对自己的亲属,梁元桂严格要求,对于非亲非故的贤能之人,他也能慧眼识才,极力提携。史载,当时台湾有一才子陈望曾,年轻有为,可惜出身寒微。梁元桂刻意栽培。陈望曾果不负厚望,乡试考中解元。光绪二十八年,陈望曾出任广州知府,政绩斐然。人们记住这位治台名官的政绩,也务实。需学习他治学用人之
作者:冯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