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八载写传奇:恩平人卢一廷的生命赞歌

早闻恩平有位“奇人”卢一廷,今年77岁,1948年出生,持香港户籍。2025年11月5日上午,经他六十年代的老同学冯活晓引荐,我与原恩平县老县长冯炎等人,在恩平市华洋酒店与他首度相见。岁月在他脸上刻下深浅不一的纹路,那是数十年风雨沧桑的印记,可他眼底始终燃着乐观的光,谈及过往际遇,更是快人快语,毫无遮掩。

八年前,仍在商界奔波的卢一廷,在广东佛山一家大型医院被确诊前列腺癌,且癌细胞已扩散至骨骼,病情凶险。他当即返回香港,在玛丽医院复查,诊断结果得到证实。医生建议他尽快接受化疗,他却先问:“化疗会很痛苦吗?”当得知化疗需承受剧痛,且医生坦言他或许只剩三个月生命时,他毅然放弃化疗,选择服用进口药物控制病情。

天生不惧生死的卢一廷,在“三个月生命倒计时”的预判前,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走遍祖国山河,补上青年时代未竟的遗憾。从那时起,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每日按时服药,目光却始终追随着这片土地的壮阔与鲜活,亲身见证着改革开放后中国日新月异的巨变。

后来,他提出要去西藏,家人与亲友纷纷反对。众人皆知高原缺氧环境恶劣,连健康人都难以承受,更何况是身患重病的他。可卢一廷骨子里藏着不服输的倔劲,只淡淡一句:“我本就是被医院判了死刑的人,多活一天都是赚的,就算死在西藏,也没什么可惜。”为了不让家人亲友牵挂,也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他在手机屏幕上提前写下一段“生命嘱托”:“本人卢逢生(卢一廷在港用名),香港身份证号G193752(8),患多种癌症。本人若陷入昏迷或失语,请勿进行旨在延长生命的抢救,不进ICU,不插管,不输液,望保留我最后的尊严。本人之死与他人无关,死后取消一切仪式,骨灰撒入江湖大海,不竖碑立墓。可联系本人妻子吴秀连:00852-61804293。”

说到此处,卢一廷打开手机,将这段文字展现在我们眼前。寥寥数语,却似有千钧之力,让我瞬间热血沸腾——这是何等坦荡的生死观,又是何等坚韧的生命自信!他笑着回忆,在拉萨停留的五天多里,他亲眼见证了这座古城的崭新面貌;在西藏的十五天旅程中,他沉醉于独特的高原文化,更深刻感受到中国政府治藏政策的成功。

命运总偏爱勇者,卢一廷的身体竟渐渐好转。今年4月,他自驾前往贵州旅游,在那里,他向亲友同学宣告:“我挑战生命成功了!”他对我坦言,面对死亡威胁,最关键的是守住乐观心态——人一旦乐观起来,坚强的意志会让人敢于直面困难,办法自然比难题多。

老同学冯活晓提起卢一廷,满是赞叹:“他读书时就特别聪明,1965年我们在君堂中学读高中,他还是班里的班长。”只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卢一廷的人生布满坎坷。为了能吃饱饭,1967年几年,他曾先后六次尝试偷渡香港,多次被抓回批斗,直到最后一次才成功。在香港经商初期,他的事业顺风顺水,可后来因数千万货款无法收回,生意遭遇重创,最终失败。

当我问及他如今的身体状况,卢一廷笑着说:“我会定期去医院检查,最近一次复查,各项指标都控制得很好——正常范围是4以下,我的指数只有0.1,身体状况好得很!”他还特意提起妻子,言语间满是感激,称赞夫人多年来的关心与支持,坦言近几年多亏了妻子的帮助。

近年,卢一廷常回恩平老家。他的家乡六斗田村,在抗战时期曾走出三位参加对日空战、立下战功的飞行员。如今,他正与乡亲们商议,为这三位英雄飞行员矗立铜像。“我想用这样的方式缅怀英雄、树立榜样,教育后代不忘历史、为国争光,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他的话语朴实,却藏着对家国最深沉的热爱。(作者:冯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