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华职院崇明校区启幕:百人精英计划锚定AI时代职教新范式

2025年,完成迁址上海崇明区的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中华学院”)以一系列高规格举措引发职业教育界高度关注。学院不仅邀请普利兹克奖得主阿尔瓦罗·西扎、安藤忠雄等国际建筑大师设计新校区,延请人工智能领域权威专家、清华大学孙茂松院士出任名誉校长,更宣布与多所QS专业排名全球领先的知名大学开展深度合作。

近日,该校公布的2025年招生计划再次引发热议:仅面向江浙沪三省,总招生人数限定为100人。这一迥异于多数院校的“百人精英计划”,折射出其独特的教育理念。

“精耕细作”的战略深意:小规模背后的高标准

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崇明的中华学院新校区。现代化的教学楼、多栋宿舍楼、丰富的文体设施以及2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共同构成了一座设计容量可达千人以上的校园。如此规模下仅招百人,凸显其“精耕细作”的决心。

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华学院,其前身可追溯至1917年由教育家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学院相关负责人强调:“与时俱进、守正拓新是学院的永恒底色。身处AI浪潮,学院肩负新的使命。”

迁址崇明后,学院锚定时代需求重构专业矩阵,聚焦人工智能应用和现代服务两大前瞻性学科,精准对接AI时代人才市场核心需求。“我们的目标绝非仅教授单一技能,”负责人表示,“我们期望培养兼具本土情怀与全球视野的青年,使其成为AI时代下‘会学习的终身成长者’和‘敢为先的未来思考者’,实现个人成长并托起社会进步。”

为此,学院创新采用“实力学术导师 + 资深行业导师 + AI助教”的三位一体模式,依托高师生比优势,确保每位学生获得优质资源和个性化指导。“百人精英计划”正是这场教育改革中的一次审慎实践和自我升级。

前沿学科与国际视野:双语教育赋能未来

聚焦前沿学科正成为全球职业教育升级的关键方向。中华学院2025年招生的四大专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正是其回应社会对高端新型技能人才迫切需求的战略布局。

“产教融合、扎根本土、融通世界”是该校的核心特色。所有专业均采用中英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对标国际标准,并整合资源打通国际升学通道。同时,校内建设了20多个实训基地,并与全球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平台。

这一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使学生同步享有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跨文化沟通与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确保所学技能与产业迭代同步。毕业生将因此具备国际竞争力,并有望成为推动产业革新的关键力量。

职教未来:挑战与启示

中华学院的改革举措,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清晰启示:院校将更强调产学研深度融合,紧密对接前沿技术,超越单纯教学,聚焦学生职业技能的精进与未来就业市场的精准匹配。

如何在保障教育质量的同时,有效满足社会和产业不断更新的需求,仍是众多职业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华学院此次的创新尝试,无疑为国内职教的转型发展开辟了新思路。百人计划仅是起点,一幅职教未来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